隆陽打造文旅新氣象
為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工作,加強管理,完善機制,實現文化人才穩定增長和文化人才隊伍素質的逐步提高,近年來,隆陽區文化和旅游局堅持“黨管人才”原則,牢固樹立“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”的觀念,切實加強文旅人才隊伍建設,為推動隆陽文化旅游事業穩步發展奠定了基礎。
立足資源優勢,搭建人才培養平臺。保山不僅歷史文化悠久,而且旅游資源獨具特色,近年來,保山涌現出一批立足本土寫作的創作者,他們擁有著深厚的文化功底,用文字向外界宣傳隆陽的人文與風景。如何將這批能夠講好隆陽故事的人變成隆陽的代言人,隆陽區文旅局聯合隆陽區文聯,統籌利用“三館一院一宮”五大場館資源,打造人才培訓載體平臺,培養出了一批能夠寫好隆陽故事、拍好隆陽山山水水、唱出隆陽真實面貌的作者、攝影家、民間文藝家。2000年,李霞在舞蹈詩《啊傈僳》表演中獲第二屆中國舞蹈“荷花獎”舞蹈詩銀獎;宋艷、劉紅編創的舞蹈《尋跡鈸魂》在云南省第十一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中獲銀獎;宋艷、楊紹婧編創的舞蹈《匠心永鑄》獲2020年第四屆云南省群眾文化彩云獎;蘇新的攝影作品《甜蜜的故事》入圍第四屆云南省群眾文化館彩云獎決賽。
采取多種措施,用活文化人才力量。隆陽區高度重視文藝人才隊伍建設,發揮人才隊伍優勢,區文化和旅游局堅持將文化的種子種入基層,讓文化真正熱在基層,亮在基層,暖在民心。全區現有文化文藝人才10680人,業余文藝團隊692支,隆陽區文化文藝人才主要通過開展春節農民狂歡月活動文藝演出、戲曲進鄉村文藝演出、送圖書下鄉等系列活動,不斷豐富基層文化文藝活動,近三年來開展活動人次達40000余人次,觀眾達86000多人。
盤活非遺資源,擴大非遺人才隊伍。隆陽區注重非遺傳承發展,貫徹落實“人民的非遺 人民共享”理念,以活動開展為紐帶,讓非遺文化進社區、進校園、走進群眾的生活,提升群眾的文化自信,激發非遺文化活力。截至目前,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13項。2021年圍棋“永子”制作技藝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,實現了全區國家級非遺項目零的突破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鄭萬海2013年至今到保山學院、保山市關愛學校教授土陶制作技藝,已培養學生300余人;非遺傳承人高偉自2014年到保山學院至今,一直教授保山瑪瑙雕刻技藝,從事珠寶雕刻教師工作以來,共教授八屆珠寶學院的學生共計1000余人和8名緬甸籍留學生玉雕工藝技術,將雕刻技藝傳播到緬甸。其先后榮獲云南省教育廳頒發的“玉雕手工加工技能一等獎”;云南省科學技術廳頒發的創新創業大賽“團隊組優勝獎”;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頒發的“優秀工匠獎”等獎項?! ?/p>
責任編輯:錢秀英 編輯:段紹飛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