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寧漭水:山間野菜富農家
本網訊 進入三月,正值春暖花開時節,獨屬于春天的風味美食樹頭菜也不甘落后,紛紛冒出新芽,生態美味的樹頭菜漸漸走出大山,成為人們餐桌上的“新寵”,促進當地群眾增收致富。
走進昌寧縣漭水鎮聯福村上核桃平村民小組楊學文的樹頭菜地里,一棵棵樹頭菜正競相發芽,大大小小的紅色芽苞長滿枝節。2010年,楊學文把長在山里的樹頭菜移植到自家的茶園里,套種了3畝多的樹頭菜,由于管理到位,他家的樹頭菜發芽早、芽苞肥,深受消費者喜愛,每年都能獲得一筆不小的收入。
楊學文說:“目前已經采了兩三次,第一次賣得30多元一市斤,第二次賣得26元一市斤,價格還算可以,預計可以賣1萬多元。”
樹頭菜俗名刺老苞,以全身長刺而得名,具有降血壓、消炎、清火等特殊療效,有炒臘肉、涼拌、煮豆米等多種吃法。由于是純生態食品,深受人們喜愛,目前市場前景好,剛上市時能賣到30多元一市斤,到清明節前后也能賣到10多元一市斤。
漭水鎮聯福村黨總支副書記禹琳說:“隨著樹頭菜的價格越來越好,我們聯福村群眾也積極發展樹頭菜產業?,F在,我們聯福村樹頭菜的面積達到40多畝,每年群眾的收入達到十五六萬元,以后我們會積極帶領群眾發展新興產業,促進群眾增收。”
昌寧縣漭水鎮森林覆蓋率高,深山叢林中,生長著很多山茅野菜。近年來,漭水鎮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,積極調整產業結構,引導當地群眾將樹頭菜移植到房前屋后,連片種植管理,促進群眾增收,助力鄉村振興。
“漭水鎮因其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,非常有利于野菜的生長,每年從一月下旬開始,漭水鎮境內的樹頭菜、棕包等野菜陸續上市,村民在享受大自然饋贈美食的同時,還會將這些野菜大量的上市出售,每年野菜可以為漭水鎮群眾帶來將近300萬元的收入。”漭水鎮黨委委員、宣傳委員李溶說,“下一步,我們將根據市場需求,大力引導群眾積極發展棕包、樹頭菜等新興產業,為群眾增收再添動力。”
責任編輯:錢秀英 編輯:段紹飛
